科技启迪智慧 梦想成就未来——郑州乡村学子圆梦科技之旅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最好的课堂在路上。8月13日,由中宣部文明培育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组织实施的“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项目之百名乡村学生暑期科技实践活动在北京举办,郑州市20名优秀乡村中学生参加了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
活动围绕科学教育与心理健康主题,策划了中国科学院院所、心理梦工厂等场馆观摩和学习方法专题讲座等内容,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探究实践,做到学思结合。
研学站1——怀柔科学城
在科学城里,同学们走进地球模拟实验室,聆听“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天气气候、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极地冰川、植被生态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一睹为其提供算力支持的高性能计算机房“硅立方”真容,进一步理解了气象学知识以及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研学站2——中国科学技术馆
8月15日,研学之旅走进中国科技馆,带领同学们探索科学的魅力。学生钱振龙感叹道:“科学的世界好比深远无际的海洋,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会尽我所能努力学习知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研学站3——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中共一大会址复原场景吸引了不少学生拍照留念,推开“石库门”,眼前又出现了嘉兴南湖上的游船,馆内这些巧妙的布局设计瞬间将他们带回到百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时刻。郑州市中牟县闫子硕同学激动地讲到,“让我最震撼的是李大钊同志就义的绞刑架和旁边的《狱中自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个像李大钊那样的烈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一定要珍惜当下?!贝永鲜φ沤3担骸罢饫锖芏嗄谌荻际且郧霸诳伪旧涎Ч模档夭喂酆?,同学们的感受明显不一样。在这里,同学们沉浸式的体悟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进一步坚定了学习报国的决心。
研学站4——北京九所所史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邓稼先、于敏等科学家的手稿、信件及科研办公用具、生活用品等。在这里,同学们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感悟与收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青少年是科技创新的新生力量,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力,要进一步厚植人才培养的“土壤”。短暂的“圆梦工程”乡村学生暑期科技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乡村学子们的梦想才刚刚起步,活动不仅为乡村学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研究、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更撒下了理想与希望的种子。来自中牟县平安路学校教师赵静感慨道:“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勇敢追求自己的科学梦、中国梦。我要做的是拓展他们的眼界,让孩子们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鼓励他们以科技为翼,飞得更高更远,我也将把这次研学的心得转化为教学的动力,努力提升自我,创新教学方法,用心耕耘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为学生们播下科学与梦想的种子!”参加研学活动的乡村学子们纷纷表示,北京研学之旅让他们看到圆梦工程的意义,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