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品茶联系方式_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附近学生兼职快餐联系方式,400元2小时快餐联系方式

河南郑州:让文物和文化遗产在郑州绽放更绚丽光彩

2024-06-11 08:53:00来源:郑州文明网

  记者 苏瑜

  科普大讲堂传递仰韶文化魅力,仰韶之旅定向赛让孩子们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博物馆内参观更是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秘之旅……6月7日,金水区艺术小学的师生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天。

  小学师生们的这次文物探索之旅,正符合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の奈?传承文明”。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文化资源优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禀赋,如何保护好、传承好这些文化资源,使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文明探源成果丰硕

  郑州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重点支持的六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黄河、大运河、长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综合叠加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全市拥有世界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さノ?3处89项,省级文物?;さノ?47处,市级文物?;さノ?91处,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2项、立项2项。

  据郑州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文明本源,郑州市不断深化考古发掘研究,依托“考古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对郑州地区在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上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遗址进行考古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持续开展的多学科联合考古发掘研究,对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贡献了重要考古实证,华夏文明主根主脉地位有力彰显。

  “郑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考古前置改革、生态保遗工程和‘百家博物馆’建设工程,建成生态遗址公园55个,博物馆113家,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中华文明集中展示体系,有效破解文化遗产?;だ媚烟??!备酶涸鹑吮硎?,文化资源优势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禀赋,而如何?;ず谩⒋泻谜庑┪幕试?,使它们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对文化遗产的?;び氪?,体现了我们对自己所处城市、国家文脉的关心和重视,体现了文化传承者的自我认定。

  郑州是一个文化遗产大市,要在全面铺开的基础上,抓住郑州商城、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小双桥遗址等核心重点?!焙幽洗笱Ю肺幕г航淌谡帕⒍硎荆苑⒕蚝脱芯砍晒姓故荆欣谛幕挪;び氪姓?,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保护与传承意识。

  构建大保护格局

  从内容形态上,文化可以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文化”与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样丰富。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87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64个,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1个;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7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61人,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二十四节气2016年成功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遗项目少林功夫入选中宣部“Z世代”重点外宣项目。

  非遗之花盛放,民族文化永存。如今,非遗项目已经成为郑州文明探源、文化自信、文化交流的名片。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在内的许多旅游景区、特色小镇、文化街区融入非遗元素,各种传统节日和假期中间,精彩纷呈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越来越多地走进市民日常生活。

  另一方面,以“少林功夫”“登封窑”为代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梦祥银”“密玉玉雕”等省级非遗项目已形成产业化规模,“大吕武术”“传统酱菜腌制”等优秀市级项目,在助力乡村振兴、传统工艺振兴等方面起到积极成效。

  统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郑州不断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惠及更多城乡民众。

  “郑州市于1994年获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此外,还有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惠济区古荥镇,正在努力重现昔日大运河的繁华,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旅游胜地?!敝V菸墓懵镁窒喙馗涸鹑吮硎荆V菀丫涤写炒迓?5个,其中国家级12个,目前正在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更多村落列入国家和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敖岷衔穆萌诤?,目前开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7条。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上街区方顶村,将绑灯山、坟会等民俗传统和中原地区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原汁原味呈现给广大游客?!?/p>

  与此同时,稳步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融合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创新,让城市更有温度和调性。芝麻街双创园、良库工舍、栖棠、磨街一个个文化创意园区脱颖而出,打造出沉浸式游逛和慢节奏休闲场景,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实现永续传承。

  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

  近年来,郑州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文件,文化遗产?;ご械穆废咄?、任务书更加清晰。

  聚焦展现“年轻郑、文化郑、国际郑、科技?!钡闹魈?,郑州市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其中,文化遗产“十大保护展示利用组团”工程以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考古活化场景、文旅文创综合体为?;だ没罨饕问?,力图构建全景式中华文明展示体系,全面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以实体项目支撑印证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

  协同推进黄河、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郑州段建设。配合推进中华文明主题乐园元宇宙版和中华文明探源元宇宙体验馆落地。以古遗址、古城址、古建筑、博物馆为支撑,积极培育文物主题游径。

  近两年,郑州市《唐宫夜宴》掀起了“国风”“国潮”热,《水月洛神》全国巡演一票难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穿越德化街》入选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这些正是从历史文化遗产中获取灵感,进而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当前,文化遗产事业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支持,迎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郑州市必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营造全社会守护文化瑰宝、守望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让文化遗产更好为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深厚滋养。

主题活动

更多>>
  • 强国有我1.jpg
  • 行走河南1.jpg
  • 河南省新时代好少年展播1.jpg
  • 乡村复兴少年宫1.jpg
  • 郑州文明网新浪微博
  • 郑州文明网腾讯微博
  • 中央部委
  • 中央主要宣传文化单位
  • 重点新闻网站
  • 地方文明网站